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

《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》

這是美國一位小學教師的親身經歷談。

之所以特別分享出來,是我認為有志於教育的同學朋友都應該看一看。

孩子正在小學塑形階段的家長,也應該看。

當一個好老師的條件是什麼? 雷夫‧艾斯奎說:「以身作則」

真正的成績是什麼? 雷夫‧艾斯奎說:「真正的成績機不是期末考,而是給孩子受用不盡的知識。」

五十六號教室的班規是:「如果一件事值得做,那就該好好做。」

附上網友的連結,內容為TVBS對雷夫老師的專訪:

http://blog.sina.com.tw/athome/article.php?pbgid=37271&entryid=578569



之前看了「孩子不笨」「危險心靈」,偶爾瀏覽我們教改的新聞。常常聽學程中、實習中、代課中、火線上的老師們談論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。

準教師們一致感嘆:「感覺自己像耍猴戲的猴子和才藝表演的參賽者。」從上到下、從家長到政府官員,我們迷戀活潑的教學方式,崇拜可以領導孩子獲取高分的老師。

可是這些孩子一旦遇到陌生的題型便束手無策,遇到需要幾個概念複合的題目便瞠目結舌。這樣的教育算成功嗎?這樣能算是教育嗎?

我想到《窗口邊的小荳荳》裡天真可愛的小女孩,因為在一般小學適應不良,輾轉到了友緣學園,從那裡無形間體會了學習即生活,生活即學習。自發性的找到懂得自尊、分享、與愛。

對這些孩子來說,遇到問題,獨自探索答案與尋求同儕協助,是再自然不過的事。校長希望孩子均衡攝取營養,又顧及家長能力與孩子自尊心,別具創意地要孩子門每天中餐要帶「山的東西」與「海的東西」讓我至今仍然十分感動。

可是這樣具備同理心、智慧與幽默感的老師在台灣會生存得非常辛苦。在這裡、連堅守道義都是件困難的事。

《危險心靈》裡有一段情節,主角被同儕排擠,甚至有心收容她的彭老師再後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:

上著課時,謝政傑淚眼婆娑了,課堂外,我哭了。(哈,我是愛哭鬼),也許像一個孤兒終於被拯救一樣,看到為了堅持做對的事,義無反顧、挺身而出的老師,也許就是我一直期待出現的英雄也說不定(看到這就想到目組大吾裡大吾對五味所長說:「五味先生你不是失敗者,你是我的英雄。」)。

我們會要求老師具備豐富的知識與傳授標準答案的技巧,但我們不要求他有涵養與深度。

所以我們的孩子都認為「地理」與「歷史」是一種知識,而不是認識世界的方式。「英語」是一種就業的標準,卻未曾打從心底認為這是與世界接軌的語言。

上一代這樣教,我們以前也這樣以為,現在察覺需要修正,不正是我們都該努力的時候嗎?

也常耳聞眾多流浪教師抱怨教育部怎能罔顧供需原則,陷害他們成為史上最大一批閒置人力。

事實上教育部沒有做錯什麼,當初並沒有規劃這種白痴政策,是我們的白痴立委推動的。

所以原因還是出在人民自己,誰叫你要把票投給那些愛作秀的立委?



有些人說,現在的學生是草莓族、水蜜桃族...

可我認為孩子是無罪的。他們還在塑形、改變、成長的階段,我們卻給他們一個不營養、不友善的環境。

若說他們被網路誘惑,那是我們提供了一個易於被誘惑的環境。

如果我們說台越、台印混血的新台灣之子有功課追不上的疑慮,應該先把那些種族歧視的立委抓來砍頭,因為他們踐踏這些新移民的自尊、根本沒有人權的觀念...

如果我們說老師沒有把孩子教好,那是因為我們忘記教育其實本來是家長的責任。

如果說現在的學子總是現實市儈,為什麼不去問為何對岸同胞還沒來,我們沒做好足夠準備,不提升旅遊的品質,只想炒短線,做一些簡化字的菜單和手冊來怕大陸同胞馬屁,私底下卻把他們當肥羊宰、當蠢豬罵、當二等公民看。

如果我們有自信,是不是要推廣正體字之美、對岸同胞生活習慣不好,我們用身體力行來感化他們,在批評別生活水準低落之前,先看看我們的媒體究竟有沒有表現出民主的開明與人文的寬厚,是文化大國央央儒雅的風範,還是小肚雞腸錙銖必較的算計?

我們究竟是想分享台灣之美,還是想剽竊對岸的經濟成果?我們期許自己作一個氣度寬綽的貴族,還是永遠作精神的貧民?

如果要問校園霸凌為何始猖獗,先要問為何媒體一直強調暴力的方便。

討厭貪污的政府、不想孩子每天看立法委員打架,卻吝於把票投給不那麼煽情、不那麼鄉愿但有前瞻性、專業性、富有理想與願景的立委、首長,而寧願貪圖眼前幾千塊錢、屈服人情壓力,把票投給一群只會公器私用、利欲薰心、充滿表演欲的宇宙超級無敵大白痴。

孩子為何不喜歡閱讀?因為家長自己不閱讀!甚者孩子看些課外書就會被告知,有空看這些,不如多花些精神在教科書。

孩子喜歡做表面?喜歡欺騙?大人教他的!誰不知道以前的常態分班是漫天大謊。唸過A段班的同學誰沒有督學到校,老師要求學生收起參考書,裝模作樣的聽老師教授教科書的經驗?

老師門普遍的怨言是:又要馬兒好,又要馬而不吃草,怎麼可能?

誰要求的?誰造成的?所以最後問題還是回到我們自己身上...

整體社會瀰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風氣,也是自然而自然的事。



網路上有很多台灣老師看過後都表示這是一本好書,但也都加上了一句:「如果雷夫老師背負了升學壓力,他能做什麼?」

不過你若沒有每天六點半到校、沒有犧牲星期六的時間,沒有投入那麼多精神去經營一個班級,不沒有資格說這些小肚雞腸的話。

教育學程讓許多不是師院體系的學生也有了獲取老師資格的機會,這對教育的多元化一定有所幫助。但是以往訓練嚴謹產生的高素質也逐年下降。

尤其景氣越不好,更促使許多聰明的投機份子選擇投入教師的領域,像製造產品一樣的教育學程如果不再檢討修正,這些小鼻子小眼睛沒有熱情也不期盼把小孩子教好的老師越來越多,你覺得明天是一種什麼樣的光景?



不要覺得改變社會是幾千萬光年遠的事。

如果每個人都做一點點改變,那就會變成一股巨大的洪流。

如果你希望我們的現況在五年、十年、二十年、一百年後可以獲得改變。

那麼你就應該從現在種下小小的種子。

如果你希望,並在能力範圍內慢慢一點一點的改變。

也許立法會院減少幾個不出席領乾薪的白癡,媒體會少幾個把自己無限膨脹、假公濟私的低能立委。

明天也就會更好。

1 則留言:

  1. 是啊~

    就是每個人做一點點積少成多...

    這個教育的環境會慢慢改變的

    但是真的很少很少有「好」老師會這麼做....

    回覆刪除